建筑物常用的加固方法
浏览:137 发布时间:2025-07-25 17:22:20
建筑物加固是提升结构安全性、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,东莞房屋安全鉴定公司需根据损伤类型、结构特点及使用需求选择合适方法。以下是建筑物常用的加固方法及其适用场景、技术要点和优势分析:
一、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
-
增大截面加固法
-
原理:通过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和配筋,提高承载力和刚度。
-
适用场景:梁、板、柱等构件承载力不足,或需增加使用荷载时。
-
施工要点:
-
清除原构件表面疏松层,凿毛处理以增强新旧混凝土粘结。
-
新增钢筋需与原钢筋可靠连接(如焊接或机械连接)。
-
浇筑混凝土时需振捣密实,避免空鼓。
-
优势:技术成熟、成本较低,适用于多种结构类型。
-
案例:某厂房柱因设备增载导致承载力不足,采用增大截面加固后满足使用要求。
-
粘贴钢板加固法
-
原理:用结构胶将钢板粘贴于构件表面,形成复合结构共同受力。
-
适用场景:梁、板受弯或受剪加固,需快速恢复使用功能时。
-
施工要点:
-
构件表面处理至露出粗骨料,钢板需除锈并打磨至粗糙。
-
使用高性能结构胶(如环氧树脂)粘贴,加压固定至胶固化。
-
钢板端部需用螺栓或U型箍锚固,防止剥离。
-
优势:施工周期短、对原结构损伤小,适用于应急加固。
-
案例:某桥梁梁体因车辆超载出现裂缝,采用粘贴钢板加固后裂缝闭合。
-
碳纤维复合材料(CFRP)加固法
-
原理:用碳纤维布或板通过环氧树脂粘贴于构件表面,利用其高强度特性增强结构。
-
适用场景:梁、板、柱抗弯或抗剪加固,尤其适用于腐蚀环境或空间受限场所。
-
施工要点:
-
构件表面平整度要求高,需打磨至无浮浆、油污。
-
碳纤维布需按设计方向铺设,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。
-
粘贴后需覆盖防火涂料或保护层,防止紫外线老化。
-
优势:重量轻(仅钢材的1/5)、耐腐蚀、施工便捷。
-
案例:某历史建筑梁因木材腐朽导致承载力下降,采用碳纤维布加固后恢复功能。
-
外包型钢加固法
-
原理:在构件四周包覆型钢(如角钢、槽钢),通过缀板连接形成钢构套。
-
适用场景:柱、梁轴心受压或偏心受压加固,需显著提高承载力时。
-
施工要点:
-
型钢与原构件间需留设间隙,灌注结构胶填充密实。
-
缀板间距需经计算确定,确保型钢与原构件协同工作。
-
角钢端部需焊接封口板,防止局部失稳。
-
优势:承载力提升显著,适用于大跨度或重载结构。
-
案例:某工业厂房柱因设备振动导致倾斜,采用外包型钢加固后稳定性增强。
二、砌体结构加固方法
-
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
-
原理:在墙体两侧铺设钢筋网,喷射或抹水泥砂浆形成复合面层。
-
适用场景:砖墙、砌块墙承载力不足或抗震性能差时。
-
施工要点:
-
墙体表面需凿除粉刷层,清洗干净并湿润。
-
钢筋网需与墙体可靠连接(如穿墙拉结筋或膨胀螺栓)。
-
水泥砂浆强度不低于M10,厚度20-30mm。
-
优势:施工简单、成本低,可同时提高墙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。
-
案例:某学校教学楼墙体因年代久远出现裂缝,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后满足抗震要求。
-
增设砌体扶壁柱加固法
-
原理:在墙体一侧或两侧增设砖砌或混凝土扶壁柱,提高墙体稳定性。
-
适用场景:高厚比不足的墙体或需增强横向刚度时。
-
施工要点:
-
扶壁柱与原墙体需通过马牙槎或拉结筋连接。
-
混凝土扶壁柱需配置竖向钢筋和箍筋,强度不低于C20。
-
扶壁柱宽度不小于墙厚的1/2,高度与墙体同高。
-
优势:构造简单、施工速度快,适用于低层建筑。
-
案例:某民居墙体因地基沉降导致倾斜,采用增设扶壁柱加固后恢复垂直度。
三、钢结构加固方法
-
焊接补强加固法
-
原理:在原构件上焊接附加钢板或型钢,提高截面承载力。
-
适用场景:钢梁、钢柱局部损伤或需增加截面时。
-
施工要点:
-
焊接前需清除原构件表面油污、锈蚀,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。
-
焊缝质量需符合二级标准,焊后需进行无损检测(如超声波探伤)。
-
避免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焊接,防止脆性断裂。
-
优势:连接可靠、承载力提升显著,适用于重载结构。
-
案例:某厂房钢梁因吊车荷载过大出现变形,采用焊接补强板加固后恢复使用。
-
高强螺栓连接加固法
-
原理:用高强螺栓将附加钢板或型钢与原构件连接,形成组合截面。
-
适用场景:需避免焊接热影响区或需快速施工时。
-
施工要点:
-
螺栓孔需采用钻模成孔,孔径偏差不超过0.5mm。
-
螺栓拧紧力矩需符合设计要求,分初拧和终拧两步完成。
-
连接处需设置摩擦面,抗滑移系数不小于0.45。
-
优势:施工无热影响、可拆卸,适用于临时加固或改造工程。
-
案例:某展览馆钢桁架需增加荷载,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加固后满足要求。
四、地基与基础加固方法
-
注浆加固法
-
原理:通过压力将水泥浆或化学浆液注入地基土中,提高土体强度和密实度。
-
适用场景:地基沉降不均、土体松散或存在空洞时。
-
施工要点:
-
注浆孔布置需经计算确定,间距一般为1.0-2.0m。
-
注浆压力需根据土层性质调整,避免地基隆起或浆液流失。
-
注浆后需进行静载试验,验证地基承载力提升效果。
-
优势:施工灵活、对周边环境影响小,适用于深层地基加固。
-
案例:某住宅楼因地基软弱导致倾斜,采用注浆加固后沉降稳定。
-
增设桩基础加固法
-
原理:在原基础旁增设桩基(如静压桩、树根桩),通过承台将荷载传递至深层土层。
-
适用场景:原基础承载力不足或需控制沉降时。
-
施工要点:
-
桩位需避开原基础和地下管线,桩长需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.5m。
-
桩顶需与承台可靠连接,承台尺寸需经计算确定。
-
施工后需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(如低应变动力试桩)。
-
优势:承载力提升显著,适用于高层建筑或重载结构。
-
案例:某商场因增加楼层导致原基础沉降,采用增设桩基础加固后满足使用要求。
五、综合加固策略
-
多方法联合加固
-
适用场景:复杂结构或多种损伤并存时(如混凝土柱同时存在承载力不足和抗震性能差)。
-
案例:某医院综合楼因年代久远出现混凝土碳化、钢筋锈蚀和抗震不达标,采用外包型钢+碳纤维布+增设抗震墙的联合加固方案,显著提升结构安全性。
-
加固与改造结合
-
适用场景:加固同时需改变使用功能或布局时(如住宅改商用、厂房改仓库)。
-
案例:某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园区,东莞地基基础检测公司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梁柱+增设钢结构夹层+碳纤维布加固楼板的方案,实现空间重塑和承载力提升。